垃圾行情下的思考:投资能获得的利润来源于哪些
random.random_zuozhe
05-08
0

昨晚霉股大跌,纳指跌幅接近5%,不少人又把下杀原因归于霉股了。

我前天就开始说,这星期只有两个交易日了,不会有大动作出来的,毕竟时点比较尴尬,不好施拳脚。

从成交量上看,更是如此。昨天市场分化,量能一般般,今天显著缩量,市场交易不活跃,说明大资金还在等,等着再过一个周末,看看有什么事情发生。

依我昨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增量资金进场的迹象,存量资金一有风吹草动,跑得比兔子都快。因此,短期市场走势依然不明朗,存在着继续向下探底的可能性。

但是,长期来看,市场短期的压力都在缓解,战事不升级、霉国加息进程缓慢的环境下,当前影响市场的核心变量是疫情数据。

当前高风险地区有15个,中风险地区有104个,跟昨天一样,但是上海的防控情况拐点早在4月底就出现了,虽然疫情蔓延到了北京郑州,但是有了前车之鉴,防疫措施的制定也很快,相信拐点会更快出现。

因此,我还是维持乐观的判断,策略依然是: 留好现金,分批定投,忽视波动,等待拐点。

如果下周一大盘的成交量上来了,方向是选择了向下,那就可以用上留好的现金;如果方向选择了向上,等到放量突破20日线趋势线的时候,也可以将留好的现金打上,做右侧交易,顺势而为。

做好两手准备,留好操作空间,涨跌都不慌。

长期我肯定是看涨的,看好国家经济能够抗住压力,在国际上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即使今年全球经济都承压,但我们算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不是当前局势不明朗,我们又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筹码呢?。

行情无聊,分享一些思考。

为什么市场中总会出现所谓的低估和高估的行业呢?

低估和高估,都是相对而言的。某个行业板块有人看多,自然认为它还是低估的,反之亦然。

常见的估值工具有PE,PB等等,这些是偏客观的估值工具,用的是比较刻板的公式来对指数进行估值。

对于市场中更高层次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对指数的估值可能还需要参考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行业的周期性等等,而这些判断都是主观的,最终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研究判断得来的估值可能不相同,这是很正常的。

市场中,掌握定价权的往往是资金量大的机构主力,当这些机构对某个行业板块的估值研究判断为投资价值大,价格低于价值时,他们会选择将大量的资金流入这个板块,从而把它推向客观上的高估。

许多机构主力对某个板块的估值研究判断相同时,他们全都将资金流入到这些板块中,同时推动这个板块的上涨,也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抱团。

资本都是趋利的,抱团现象一直都存在。那些相对不受青睐的行业板块由于某种不好的因素存在,较少的资金会选择流入,因此就造成了客观上的低估。

这里所说的客观上的低估高估,都是从纯交易的角度出发,比如PB过低,每股能买到的公司每股净资产就越多(简单且夸张的理解可以是,我们能用1元的现金,买到公司资产中的5元),即使目前行业由于政策等等因素遭受打击,使得愿意流入这个行业的资金少,等到将来在市场整体环境变化时,行业可能能上涨到符合行业总资产的相应价位(也就是客观估值回归),这个时候我们是能够获得估值回归的利润的。

而且,我们能从客观估值低估的板块中,买入一些具有持续稳定经营发展能力的板块,未来能获得的利润就有两种来源:

  1. 估值回归;
  2. 行业发展带来的利润。

这是能够穿越牛熊、穿越经济大周期的稳稳的幸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洪榕:跟随聪明的钱,投资不再迷... 《洪校长的投资课》过去讲过很多的内容,不过对于聪明的钱或者说如何紧跟聪明的钱这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很多...
扩投资稳经济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 展望下半年,国内经济前景改善仍是确定大方向,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有望继续提速,大项目对拉动...
2022年5月13日投资策略分... 基于指数开发的策略种类繁多,不同的投资者因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不同也往往会选择风格各异的策略。
海外VC蜂拥、国内投资人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Web3.0正成为创投机构最希望抢占的新风口。在海外市场,桥水...